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分卷(106)(1 / 2)





  不愿娶妻纳妾的重奕,要通过兵权来稳固自己的地位,才是真正的大事。

  无需拿下整个卫国,重奕只要能带兵拿下卫国的几个城池,他在赵国的地位就会立刻稳固。

  毕竟重奕已经及冠,永和帝有心想要隐瞒重奕的怪异,也隐瞒不了多久。

  朝堂与百姓迟早都会知道,皇太子不愿意娶妻纳妾延续赵国的香火。

  于政事上一无所成,甚至连延续香火都不愿意。

  别说是重奕的太子之位不稳,连永和帝的帝位也会因为没有三代继承人而动摇。

  这个时候,无论是重奕还是永和帝,都迫切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来稳固自己的地位。

  对于永和帝来说,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后宫的妃嫔怀孕,有更多的继承人可以选择。

  但能容忍的下丹琼公主,永和帝已经是宰相肚里能撑船的结果。

  永和帝现在能做的也唯有给弟弟府里多送些美人,再让太医院每天给肃王熬制补药。

  对于重奕来说,他需要在朝堂的影响力,最快也是最适合他的方式,就是将兵权握在手中。

  恰好永和帝乐意放权,慕容靖也愿意支持,又刚好碰到倒霉的卫国国运将近。

  这等千载难逢的机会,就像是给重奕量身打造的一般。

  要是永和帝自己去冒险,他早就撸起袖子就上了。

  但是要面对危险的是重奕!

  他又不是已经死了的卫皇,一大窝皇子在那,自己都认不全,在曾镇战场死了几个也毫不心疼。

  若是重奕在战场上出现意外

  只要想到这个可能,永和帝都觉得呼吸困难。

  重奕弯腰去看永和帝的眼睛,刚要开口,永和帝就面无表情的转头,用后脑勺对着重奕的脸。

  重奕沉默了下,将手臂搭在永和帝肩上。

  慕容靖没说谎,他会全心全意的辅佐我。

  我的马跑的最快。

  我逃跑时候,没人能追得上我。

  将卫国当成您今年万寿的贺礼?

  别说了!永和帝仍旧没有回头,嗓子却不知不觉变得沙哑了许多,打下来多少地盘,都给你做封地。

  反正早晚都是你的。

  原本永和帝还想着八万京卫不能全都让重奕带走,让重奕带走一半或者哪怕一万也行,重奕却态度坚决的拒绝了永和帝。

  理由是他要轻装简行的赶往卫国,哪怕从咸阳带走一万军队,都有可能引起各国的注意,导致攻打卫国的计划失败。

  永和帝愤怒之下,直接将重奕撵出了勤政殿。

  如果他撵人的时候,没捂着眼睛,看上去也许会更有威慑力。

  得知重奕已经说服永和帝,马上就要轻装简行的赶往卫国。

  宋佩瑜心情复杂的同时,立刻赶往勤政殿求见永和帝。

  永和帝还没从重奕要出征的惆怅中回过神,就听孟公公来通传,东宫太子宾客宋佩瑜求见,手里捧着一沓折子。

  永和帝保持瘫在软椅上的姿势不变,惆怅的叹了口气,不见,告诉狸奴朕身体不适,让他明日再来。孟公公却没立刻退出去,宋大人说他想与殿下一同去卫国,还整理几种能在他国都不在意的情况下,到达卫国的方式。想要请您过目。

  唉永和帝继续叹气,强行打起精神,难为他肯如此惦记着朱雀,让他进来吧。

  见到宋佩瑜列举出个各种方式后,永和帝心中赞叹叫绝的同时,感慨触动也更加深刻。

  手头有事等着他去做,永和帝反而没了伤感的心思。

  他打起精神让孟公公将边军将领名册拿来,他要亲自指定哪些将领留在赵燕边境,哪些将领与重奕去卫国。

  孟公公有意让永和帝开怀,故意道,还是陛下有眼光,亲自指了宋大人做太子的伴读。

  永和帝听了这话,果然露出笑容,仿佛完全忘了,当初是重奕亲自来找他开口要宋佩瑜做伴读的事。

  狸奴如此全心全意的为朱雀着想,实属不易。等到他从卫国回来后,你提醒朕,朕要给他升官。

  孟公公面露为难,宋大人年纪轻轻,既是从五品的鸿胪寺少卿又是正三品的太子宾客。没有合适的理由,短时间内恐怕不适合再升迁

  树大招风,反而对宋佩瑜不利。

  没等永和帝的眉头皱起,孟公公已经想到了更好的主意。

  他弯腰在永和帝的耳边道,宋大人只比殿下小一岁,也到了该娶妻的年纪。如今要跟着殿下去卫国,又要耽误下来。陛下不如等宋大人娶妻的时候,赏宋大人份体面。

  自从东宫在宋吕结亲时,赏赐吕氏女伯夫人制的礼冠后,咸阳便又兴起宫中贵人赏赐新人逾制礼服礼冠的风俗。

  永和帝点了点头,对安公公道,到时候便赏宋佩瑜与他夫人,太子太保的官服与一品夫人的礼服礼冠,你记得提醒朕。

  孟公公见永和帝终于肯露出笑容,也松了口气,高高兴兴的应声,去取边军将领的名册。

  第75章

  当天晚上,宋佩瑜还没出宫,勤政殿便有旨意到东宫,斥责太子耽于玩乐,且丝毫没有悔过之心。

  令重奕闭宫反省,期间不许任何人到东宫看望重奕。

  宋佩瑜是被孟公公请出的东宫。

  翌日,天还蒙蒙亮,宋佩瑜就带着两大马车的东西去长公主府拜访。

  直到日上中天,宋佩瑜才从长公主府出来,在长公主府门口站了一会后,独自前往鸿胪寺。

  下午,宋佩瑜在鸿胪寺接到旨意,永和帝命他送卫国八皇子回卫国。将卫八送回卫国后也不必急着回咸阳,替太子坐镇奇货城。

  不是正式的圣旨,而是孟公公转述永和帝的口谕。

  面前是孟公公冰冷的眉眼,身后是鸿胪寺同僚们奇异的目光,宋佩瑜跪在上愣了好一会,才朝着皇宫的方向叩首,低声道,臣谨遵陛下口谕。

  孟公公站姿笔挺的立在宋佩瑜身侧,语气丝毫不见往日的和善,提醒宋佩瑜,宋大人收拾好行李,就尽快出发,多体谅卫国八皇子对卫京的惦记。

  宋佩瑜从地上起来,将腰间的玉雕小猫拿下来往孟公公手里塞,低声道,请问公公,我什么时候能回咸阳?

  孟公公脸上闪过明显的犹豫,到底还是半推半就的收下了玉雕小猫,他轻声道,您不必担心,陛下只是让您替太子殿下坐镇奇货城,又不是要流放您。等陛下想起您了,自然会叫您回来。

  说罢,孟公公像是怕宋佩瑜再问让他觉得为难的话似的,对宋佩瑜弯了下腰,转身就走。

  宋佩瑜身后的鸿胪寺官员们,也都听见了宋佩瑜与孟公公的话,眉眼相对间默默交换了几个眼色。

  他们虽然远离朝堂权力中心,但家中都有消息灵通的人。

  早就听闻过,刚过完年不久,宫中闹出的动静。

  上次还特意用太子生病,要闭宫养病的借口来遮掩,后头长公主闹到宫中去,还大张旗鼓的弄出了祛毒药来。

  如今看来,当初的祛毒药,也是掩盖天家父子不和的手段罢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