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9章供不应求(2 / 2)

  听了柳儿的话,锦瑟姑娘用手抚了抚前额的发丝,又问道:

  “那你觉得他们是明人吗?”

  “我觉得不是,首先周姑娘不裹脚,而且他们三个应该是都读过书,会写字,但是说的话和写的字又不大像明人的那些酸秀才。”

  “嗯,他们应该不是明人,却又说自己是辽东来的,口音却又不是辽东口音,还整天鼓捣这么多奇思妙想的物件,他们到底是哪里来的。”

  仔细分析一番后,锦瑟眉头皱得更紧了,嘴里还不断念叨着雨夏是谁。

  这边主仆二人在穷尽脑汁的分析着三人的来历,而那边的李飞三人却正在为产能不足发愁。

  看着都排到了十天后的订货单,刘希森有些挠头:

  “咱应该再招点人手了,李茂良他们既管生产又管销售,时不时还兼着财务,根本忙不过来,现在的订单都达到了1000多块,产能严重不足。”

  “招人没问题,关键是去哪里招人,找什么样的人,别到时候招来白眼狼,砸了自己的买卖。”周曼如提醒道。

  “那好说,咱们去城外招人,城南那里的流民一堆一堆的,只要能吃饱饭,连工钱都不要。”

  “咱们招几个十几岁无家无业的外地小伙子小姑娘,不怕他们跑了,顺便还可以慢慢改造他们的思想。”

  李飞一脸的坏笑的说道。

  “你这是非法雇佣童工。”周曼如抗议道。

  “别扯那么远,童工们可没有你这么高的维权意识,这年头,能给碗饭吃,他们都感恩戴德的了,不会跟你掰扯劳动法的。”说完,刘希森哈哈大笑起来。

  因为之前一次深入流民群体的惨痛经历,这次家里仅有的五个男人集体出动,一起来到了城外流民聚居区。

  宣府镇城作为京师屏障的军事重镇,流民自然是不敢放进城去的,谁知道里面有没有鞑子或者流贼的奸细。

  但宣府的巡抚衙门还算不错,并没有将这些流民驱赶,只是在城外给划了一片聚居区,每天组织城里的商贾大户,施粥两次。

  此时,正是上午施粥的时间,僧多粥少,各流民都是一拥而上的围在粥棚前面,体弱多病的自然就抢不上了。

  傍边的差役全都歪歪斜斜的站在一边,既不打算让流民排队,也不算维持秩序。

  因为每天都会有人为了抢一口吃的,殴斗致死,乱世人命不如狗,大家也都习惯了。

  果不其然,就在李飞三人路过一个粥棚时,里面发生一阵骚乱。

  两个二十来岁的流民汉子,正在殴打一个瘦弱的小伙子。

  旁边一个小姑娘边哭边喊着:“别打了,别打了,我们不吃了,都让给两位大哥吃。”

  说着,将手中的碗让给打人的汉子。

  “谁要你的破粥。”其中一个汉子挥手将碗打落在地上,引发周围人一阵哄抢。

  “你小子还管老子领几碗粥吗?老子力气大,抢到几碗就喝几碗,倒是你小子仗着身子灵活,来来回回领了好几趟,着实该打。”

  说着那汉子就又挥拳向小伙子打去。

  “你抢的那几碗都自己喝了,我是帮快饿死的小孩领的。”那小伙子辩解道。

  “休在这里收买人心,这点粥活人还不够分呢,快饿死的就让他饿死好了,难道你想让大家都饿死啊。”壮汉一边挥拳一边骂道。

  这时,周围的一些流民也开始指责小伙子,觉得他拿粥给快饿死的人喝,简直是糟蹋粮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