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16章蜂窝煤炉子(1 / 2)





  刘希森三人回到岳各庄,已是傍晚。

  “之前是信王的时候,还没看出来,这小子当了皇帝,这么有威仪,我现在见了他,都有些不自在了。”

  刘希森躺在沙发上,有些疲倦的说道。

  “伴君如伴虎啊,人的地位变了,关系就变了,朱由检再也不是之前的那个在咱们屁股后面亦步亦趋的小屁孩了。”

  李飞也有些感慨。

  “你俩不会是让朱由检给吓着了吧?”周曼如有些不屑。

  “没有吓到,只是觉得人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,心态就会变,朱由检现在变得没有以前那么听话了。”

  刘希森意味深长的说道。

  “所以咱当初就不该认他这个学生,将来肯定还会翻脸,看你到时候怎么收场。”

  周曼如玩味的说道。

  “到时候再说吧,明年我中了进士,就跟朱由检讨一个实缺的知县干干,有了自己的地盘,底气才会硬,到时候就不怕跟他翻脸。”

  刘希森猛的站起来说道。

  随后的几天岳各庄又陷入了科技研发的工作当中,蒸汽机和青霉素的研发一直没有什么进展。

  李飞帮助周曼如研发的显微镜才能放大三十倍,仍然无法观察到青霉素,只能继续研制放大倍数更大的显微镜。

  至少放大四百倍的显微镜才能看得到细菌,这就需要物镜和目镜的放大倍数,相乘达到四百倍,这在明末无异于登天。

  但是周曼如并不需要放大倍数如此高的显微镜,她只要能看到健康纯净的青霉菌落就可以了。

  所以放大倍数一百倍的显微镜就完全适用了。

  蒸汽机的研制也遇到了技术难题,虽然《与明同行》上有记载,但是气缸和活塞的锲合度非常考验工匠的水平。

  出乎刘希森和李飞的意料,蒸汽机的气缸和活塞并没有用到橡胶,无论是十七世纪还是现代,橡胶从来不是蒸汽机的必需品。

  因为蒸汽机的温度很高,橡胶根本就不适用。

  气缸和活塞之间都是钢铁制品直接接触的,所以精度的要求就非常高。

  现代都是用自润滑材料做成的活塞环来减少活塞与气缸的摩擦,活塞环多用青铜、碳化硅陶瓷、石墨等制成,但这在明末,又是一个大难题。

  好在现在刘希森等人也不等着用,可以慢慢研发。

  时间进入十二月份,京城降下大雪,今天是刘希森去学校上课的日子。

  学校里开了四门课程,国文、数学、自然科学和思想品德,国文是张茂良教,主要教学生们识字、知礼,数学、自然科学和思想品德则是刘希森三人教,至于谁去上课,主要看谁有时间。

  刘希森今天教的数学,尽管教室里点燃了火盆,但是一上午还是将刘希森冻得够呛。

  “你们冷吗?”课间休息的时候,刘希森问学生们。

  “刘老师,我们不冷,屋里有火盆,不觉得冷。”

  “老师,我们都穿着新棉花做的棉袄,不冷。”

  “前几年那才叫冷呢,主家连个炭火也不给,我也都没有棉袄穿,冬天就窝在床上,都不敢出门,那才叫冷呢。”